在稷下学宫建立一百八十余年后的一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名为季秋的少年,踏上了这座学宫,并将自己的名讳,铭刻在了那争鸣堂内,被石碑所记载的诸子先贤之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谈天下,只言曾于稷下留名的百家诸子,满打满算,不过近百,无一不是名声赫赫,于普通凡民之中惊才绝艳,万万里难出其一的人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这名新晋扬名,名列诸子的先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却不过只有十七岁而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【17岁:这一年,你受夫子应邀,踏上稷下,争鸣论道,使学宫祭酒孟轲得观后世学说,窥见前路,后在诸子观摩下,演武成天象,渡劫化金丹,博得满堂彩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这一年,你不过十七岁。已经名列诸子之一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可以想象,或许在遥远的未来,你的名讳,也当如星辰般璀璨耀眼,足以与圣者相提并论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...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在季秋入了稷下之后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成一家之言,按照稷下的规矩,则可以开馆授徒,在这偌大稷下,得一独立学堂,传经授典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传道三月,后可博览百家经籍,增进自身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于是乎*,在这争鸣论道之后的第一月,季秋便以‘太平’学说,讲述起了名为太平经的经文精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门当年被他作为大贤良师之际,就亲自授予门徒,并在整个太平道广泛传播的经文,饱含了当年他革鼎天下时的见解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算不得多么珍贵,但若作为讲学之用,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时代,则最为适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这段时间之中,就连儒脉的大贤,比如稷下祭酒孟轲以及荀况,甚至都亲自前来,坐于堂下,听他讲经,讲到精妙之处,还会出言辩论一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连数天,皆是如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直到二人各有收获,尽皆离去,以及使得听学之众皆有所悟之时。季秋第一篇的讲学,才算是就此告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属于太平经的超凡之道,他也教给了这些学士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至于他们是否能够做到身怀灵体,并且依照太平经所讲,周游天下兼济凡民,最后以此入道,就看他们自个儿的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过眼下这个时代,灵气这般浓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想来诞生灵体,并能引气入体的炼气士,要远远高于久远之后的后世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全凭这些听他讲法,称他一声‘先生’的学士们,自己自身的造化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后第二月,他以兵家开辟的武道,为兵家的诸子与武夫们,讲述了何为气血武道的修行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第二世、第三世的修行,季秋也曾觅得过不少锤炼劲力的法门,编撰整合之后,书成一本注重中庸,根基扎实的武经,自算不上有多难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种行径,虽在他眼里算不得什么。…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!但若落在钻研此道的兵家武夫眼中,却无异于是一场地震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些诸子之中的大贤,无一不是惊才绝艳到了极致之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们对于自己道路的见解,比之任何人都要看得清晰,但之所以会碰到壁障,不过是因前方无路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所以极为艰难而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季秋的出现,就好像是给他们在那临门一脚之前,指明了偏偏差上那么一丝的道路线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刹那后,自然是茅塞顿开,彻底大悟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世武道,并无系统的修行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此待到季秋点名了先天穴窍、金刚肉身、身合天象。乃至于证得天人等关隘后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兵家武道,再经过兵圣孙武以及武道诸子,在他们自己的道路上,继续加以推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待到彻底功成,甚至传遍天下之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季秋,便相当于是亲自推动了这个进程,参与了历史!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谈武道初祖,兵家至圣之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起码在这段记录内,添上一笔浓墨重彩,是绝然跑不掉的!


        

随着时间推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循序渐进*,对这稷下学宫越来越熟,认识的大贤也是越来越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同样的,他的名声,更是传遍了这偌大学宫,甚至隐有往着整个齐地扩散的趋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哪怕是普通的神血后裔,芸芸凡民,在这临淄,也都听闻过稷下又添一位大贤,乃名曰季子,季秋!


        

甚至...


        

扬名百家,传遍天下!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到了第三月,儒法武学都告一段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自是开始,讲述起了‘炼气’之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这一条道路之上,他已经走到了金丹的极致,哪怕是以太平道意身化天地,他都已是有了三分把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此在面对着一群尚且未曾入门的学士时。哪怕还未曾找回巅峰,但季秋对此,仍然是侃侃而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炼气之法,不论在哪方世界,哪个时代,从来都是最为艰难的道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是以在季秋这间独立学堂内听道者,大都对此懵懵懂懂,不甚清楚,除却那寥寥些许的道家门徒之外,便皆是如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寻道,求法,总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能在短时间内,有些许领悟,便已是极好的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这个过程之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有一名穿着散乱,身形瘦弱,但一双眸子却是格外晶莹有神的老人,位于最前,在满堂诸士之中,显得异常显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从最开始时,他就在这里盘膝入座,气质缥缈,听着季秋讲述自身的炼气之道,身形久久未动,好似一尊泥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些稷下炼气的道家门徒,在见到这老人时,也是尽数摆出了副恭敬姿态,而季秋瞥了几眼后,哪怕不曾对其窥视。…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!对于这老人的身份,也是猜出了个七七八八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能在这稷下,叫得道家的门徒这般姿态者,除却那位道首之祖外,当是再无他人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他的未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更代表了这方天地炼气与道的巅峰,是此前未有,也是此后绝无仅有的通天人物!


        

【李耳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生于南楚,天泛紫意,寓意圣人降世,后幼年求学四方,渴求知识,少年之时师法天地自然,悟得道来,无师自通,踏上炼气之途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以凡民之身,执掌天地权柄,吞服天地之气,可至御空而行,李耳得悟,只觉万事万物,皆由灵气化成,哪怕神血后裔,亦或者天上神圣...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亦是不过如此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食气者神而明之。感悟天地,炼气化神,李耳相信此道直至最后,足以媲美神圣,可以人之身,而羽化飞升也!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他建立了名为道家的学说,广泛传播,可能跟随于他身畔者*,不过寥寥,‘气’之一道可以得悟之人,实在太少,令他有些寂寥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不过好在,超凡的道路不止一条,凡民之中走出的夫子,足以与他并列,还有那诸子百家,触类旁通,互相论道之下,也是颇有精进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这一天,他觉得时候到了,是以骑乘食气之青牛,沿西而去,出函谷关而紫气东来三千里,震动天下!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赵土疯癫的神血之王,见其往西,欲阻其道,不料非是敌手,被其亲手斩杀,飘然而去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后续:???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模拟评价:此方开道之祖。过去现在未来,皆有‘影子’存在。】


        

紫气东来三千里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等天地之相,古往今来,都难有几人修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几乎在讲解炼气之道的开始时,就见到了这老人,不过他看着老人不言不语,一副孤僻模样,也没有贸然上前搭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,这位道家的执牛耳者,很显然是来见他的炼气之道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稷下学宫,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求索者们,性格大都迥异,有不少人都有不少怪癖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据听说,这位道家学说的先贤,已经近十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了,更没有离开他那间布满典籍的阁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哪怕是道家的门徒,都鲜少有人可以与他见面,更莫说是对话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正因如此,所以在这稷下的学宫里,都有传言说这位求得天地之气,已经求得疯癫,更有叫他‘老疯子’的。…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!因此,若是得不到他的认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觉得,自己纵使是与其搭话,他会不会搭理自己,也是犹未可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所以在这一个月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老人也很默契,只听一个时辰,便一言不发的离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两人一讲,一听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直至,最后一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当季秋将炼气、道基、金丹、法相、乃至于元神的叙述,都大致笼统的做了个总结,继而落下帷幕后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在他于满座学士躬身受教之下,正欲抬脚而去之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耳那本来纹丝不动的身躯,终于不再如同泥塑一般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只见他抬起了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双晶莹有神的眸子。好像蕴藏了漫天星辰,其中有一抹紫意划过,转瞬即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随后,注视着眼前早已褪去布衣,着一身白色长袍的少年,缓缓道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很不错的道路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炼气入体,铸一大道之基,合天地之力,而辟金丹,后师法自然,证得法相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此外,元神出窍,一窥大千,无穷奥妙,让我辈着实赞叹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听先生讲法,此后应还有路才是吧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听得这老人终是开口,季秋止住了外出的动作,侧身回头,听得李耳所言,未曾犹豫,只轻轻颔首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不错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此路非我所辟*,最后的目标,正是李老先生所提出的‘食气而不死’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那个境界,我辈称之为‘仙’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两人一问,一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仙么...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先生这条路,与我道家所求,如出一辙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有道是,求道之术,无分高下,唯有所用乃真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还请细细道来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人点了点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随后便基于季秋提出的这条炼气之路,探讨了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其中所掺杂的道理,开始越发玄奥,哪怕有百家学士还未离去,也不禁听得头晕目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是最纯粹的论道,讲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的境界。远不及李耳这位道家祖师,辟道之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或者说哪怕是模拟之外的那些个元神道君前来,论及对于‘道’的领悟,怕是也不及李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这老人走到了今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所求的,并非是术、更不是法,而就是最为本质的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想要知道,这片天地之下所有的道理,其中看似无为,却又无所不为,乃至包罗万象!


        
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般气魄,却容纳在了这一看似老朽的身躯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即使是季秋,在一番论道之后,也是不得不承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,才是返璞归真的境界!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过幸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这条元神仙道的途径下,季秋数世积累的见解,也不是一般的深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是以有关于每一个境界的精妙,他都能如数家珍,对着李耳一一道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直到,老人眸中愈发明亮,随后站起身来,含笑作揖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朽听明白了。”…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!“小先生且看,这般可对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人本来形似枯藁的身躯,开始散发点点光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随后宽敞的大袖之下,有气体流动而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炼气!


        

紧接着,李耳深吸一口气,气入丹田而成液化,渐渐凝聚于一处,化作丹道雏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道基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雏形金丹还未显化多久,无穷无尽的玄奥铭文,便刻在了其上,绽放无穷光辉,可演化诸般法!


        

金丹!


        

嗡嗡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还不算完,金丹结成,雷劫未聚,一道无形的‘域’,便从老人身躯慢慢扩散,将这独立学堂,乃至于整个稷下,都给笼罩了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的呼吸,终于沉重了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法域!


        

一口气。从无到有,破了这般多的境界,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...


        

能做到如此...


        

实在了不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这,竟还不算完!


        

天边有浓郁的紫气凝聚,显化异象,将整个临淄,乃至于周边数城的天象,都给尽数改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师法天地,而成...
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骇然的看着眼前的李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只见老人此时面对他的目光,却是微微一笑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先生这门炼气之道,无限趋近于完善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朽不过稍稍触类旁通,便达到了所谓的法相,其能演化而来的术与法*,确实着实强大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这些年枯坐阁楼,其实老朽也想清了,正准备再去这天下走一遭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却没想到,在这里印证所学,就先将法与术的关隘给破开了,省却不少时间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看着天边有紫意翻腾,连那本来还未曾凝聚成型的金丹雷劫,都消弭于了无形,看着震动的稷下学宫,李耳目光深邃,口中轻语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这偌大的天地,不过是一座巨大的牢笼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朽追寻的越多,探求的越多,也就看得越发清楚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耳背着手,目光好似要勘破这天地,看到那外界的神血之王,周朝天子,乃至于那些所谓的圣人、神圣、神人的模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世人都称他为疯子。可孤独的求道者看到的囚笼与天地的窒息狰狞,又岂是普通人可以窥视万一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最后,老人摇了摇头: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先生,你与我有莫大缘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这卷尚未完善的《道经》,便传给你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此世除却那庄小子外,无一能够领悟其中奥妙,但老朽想,你应该能够有些启发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这法相师法天地,有漫天异象而生,可撼神血之王,但以老朽来看,为何不能在体内,再证一本我相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一内一外,正合一阴一阳,若能得成,则神异定当更甚矣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朽道经之中,略有所讲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你可参悟参悟,便当做我在你这所得的酬劳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【获得尚未完善的《道经》一卷(镇世)】


        

【是否,追本朔源?】


        

(ps:干…手腕有点腱鞘炎QAQ。)


        

96。。